当前位置:首页 > 饮食养生 > 秋冬季节崴脚多,别再让你的脚踝受冻了

秋冬季节崴脚多,别再让你的脚踝受冻了

2025-04-29 02:32:19 [饮食养生] 来源:两江新区源宇行

很多朋友会发现秋冬季节崴脚的秋冬情况比春夏季节多,这是季节大家的错觉吗?还真不是!

人体肌肉的崴脚黏滞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,气候寒冷时,多别的脚冻肌肉相对温度高时变得“僵硬”,再让专业术语叫“黏滞性增加”。踝受所以到了秋冬季节,秋冬天气寒冷,季节四肢关节不灵活,崴脚就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者引起崴脚。多别的脚冻

如果崴脚了,再让要立即做好这几件事:

一、踝受损伤后24小时内尽早实施以下急救措施即适当地保护,秋冬适当的季节负重、冰敷,崴脚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。

二、受伤后首先要保护受伤的地方,避免恶化,在有限制的情况下维持活动,适当地休息。

三、受伤后24小时内都应冰敷,在48小时后可适当地负重活动;将受伤部位压迫避免关节肿胀;将受伤部位抬高于心脏。

四、受伤后简单处理后建议立即就医拍X光片,这样能排除是否有骨折,以免延误病情。

(责任编辑:运动养生)

推荐文章
  • 牙刷多久换一次,4个信号提醒你该换了牙刷了 — 养生百科网

    牙刷多久换一次,4个信号提醒你该换了牙刷了 — 养生百科网 很多人的都有一些关于牙齿类的疾病,但是这些人他们却是每天都有刷牙的,那到底是为什么还会有牙疼,蛀牙等一系列的牙科疾病呢?小编在这里告诉你答案,不过在告诉答案之前我想想问问各位牙刷多久换一次?牙刷头是否 ...[详细]
  • 加减复脉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

    加减复脉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【方剂出处】清·《温病条辨》【标准配方】炙甘草六钱(18g)干地黄六钱(18g)生白芍六钱(18g)麦门冬五钱(15g)阿胶三钱(9g)麻仁三钱(9g)水煎服,每日2次.【作用与功效】功效滋阴补血复脉 ...[详细]
  • 加减复脉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

    加减复脉汤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【方剂出处】清·《温病条辨》【标准配方】炙甘草六钱(18g)干地黄六钱(18g)生白芍六钱(18g)麦门冬五钱(15g)阿胶三钱(9g)麻仁三钱(9g)水煎服,每日2次.【作用与功效】功效滋阴补血复脉 ...[详细]
  • 出现血红蛋白危急值,只关注血红蛋白值就够了吗?

    出现血红蛋白危急值,只关注血红蛋白值就够了吗? 出现血红蛋白危急值,只关注血红蛋白值就够了吗?错!除了血红蛋白本身,你更应关注:1、急性贫血造成氧供减少,要关注脑、心损伤。2、失血关注全身低血容量及组织低灌注而造成的各种症状。3、溶血需关注伴随有肾 ...[详细]
  • 大蒜泡白酒有什么功能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/减少三高疾病 — 神奇养生网

    大蒜泡白酒有什么功能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/减少三高疾病 — 神奇养生网 大蒜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见到的食材,实际上它不仅可以作为调料或者腌制食用,也是可以泡白酒喝的,那么大蒜泡白酒有什么功能呢,有4大想不到的好处,就比如说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也亿欧助于减少三高疾病,还能 ...[详细]
  •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更年期综合征医案、配方

  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更年期综合征医案、配方 更年期综合征系指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、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,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片综合证候群.人类寿命的高龄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.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学亦有称"经断前后诸证.多因妇 ...[详细]
  • 麻黄升麻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

    麻黄升麻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麻黄升麻汤《伤寒论》【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】伤寒六七日,大下后,寸脉沉而迟,手足厥逆,下部脉[1]不至,喉咽不利[2],唾脓血,泄利不止者,为难治,麻黄升麻汤主之。(伤寒论:357)麻黄升麻汤方麻黄二两 ...[详细]
  •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

   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【方剂出处】汉·《金匮要略》本方又名"附子汤""败酱散""薏苡附子散"【标准配方】薏苡仁十分(30g)附子二分(6g)败酱五分(15g)上三 ...[详细]
  • 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,款冬花的禁忌必须要注意 — 养生百科网

    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,款冬花的禁忌必须要注意 — 养生百科网 款冬花是一种生长在野外的黄色小花,形状像野菊花,是一味中药材,可用于治疗咳嗽等人类常见的频发疾病,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多,对人体健康也非常有帮助,但是款冬花食用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,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 ...[详细]
  • 婴儿缺乏维生素C有什么表现?

    婴儿缺乏维生素C有什么表现? 婴儿缺乏维生素C有什么表现?婴儿维生素C缺乏症的早期症状是食欲减退,芝力、烦躁、体重不增。逐渐可发生低热、贫血、两下肢疼痛,两腿呈蛙形屈曲,因疼痛不愿移动,轻微触动也哭吵不止,皮肤可有淤点、淤斑、肋骨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