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妈咪有喜增加高血压风险
生产之后,胖妈由于孕育胎儿的喜增血压需求解除,使得产后身体的加高基础代谢率相较于怀孕时期要来得下降许多。此时,风险若新手妈妈只忙着照顾宝宝,胖妈而缺乏规律运动,喜增血压再加上产后进补,加高新手妈妈恐怕就得跟身上多出的风险赘肉长期抗战。
▲产后瘦身黄金三角。胖妈
▲孕妈咪可别轻忽产后体重,喜增血压以免影响健康;图为情境照。加高
产后肥胖再怀孕冲击健康
根据国内医疗机构针对产后5年内女性所做的风险大型调查显示,受访产妇的胖妈产后体重相较于孕前体重,平均约增加8.4公斤,喜增血压其中有6成以上的加高受访者,无法恢复孕前体重。而很多新手妈妈可能因为还计画再生一胎,打算生完后再一起减重。究竟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呢?
根据美国西北大学母胎医学团队发表在今年10月的《妇产科学期刊(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)》的研究指出,再次怀孕时的体重与孕期高血压疾患的发生率有关。
产后3个月最佳减重期
研究团队搜集了西北大学附设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,共1033位符合条件的孕妇资料进行统计。结果发现:再次怀孕时的身高体重指数(又称身体质量指数,简称BMI)如果比初次怀孕时多出2 kg/m²以上,罹患孕期高血压疾患的胜算比(Odds ratio)为1.76,若多出4以上,其胜算比甚至可高达3.19;但是如果可以降低2以上,胜算比则可降至0.41,显示产后肥胖对再次怀孕的健康所造成的重大冲击。
所以,新手妈妈除了哺育新生命之外,应好好把握产后3个月的最佳减重期。利用适当的饮食热量控制,配合规律运动以及哺喂母乳达到产后瘦身的黄金三角,以得到最佳的瘦身效果。此外,产后运动的选择也须量力而为。
通常可以循序渐进地从伸展运动如瑜伽,或是有氧运动(如慢跑,游泳,或是骑脚踏车)开始,以避免太过激烈的运动造成肢体受伤或是骨盆底肌肉松弛,导致器官脱垂或尿失禁等后遗症。若透过积极的饮食和运动控制,产后6个月仍成效不彰,则可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建议,以达成理想体重的恢复。
(责任编辑:四季养生)
-
口腔溃疡偏方一次就好,五个治疗口腔溃疡小妙招 — 养生百科网
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高,大家在饮食方面很容易会有上火的症状,人一旦上火就很容易有口腔溃疡,嘴巴里得了溃疡非常难受,会很痛,而且会影响日常的吃饭,口腔溃疡偏方一次就好是真的吗,有什么治疗口腔溃疡的小偏方,可 ...[详细]
-
维生素A缺乏症吃什么食物和菜好?食疗偏方、饮食禁忌与注意事项
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皮肤和眼的疾病。婴幼儿发病率高。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本病的原因有:(1)长期以奶粉、豆浆等喂养婴幼儿,未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;(2)消化系统疾病 ...[详细]
-
但木瓜酶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质,在进入胃中以后呢,它会被胃蛋白酶分解,可能有完整的有活性的木瓜酶,再跑到胸部去起作用了。你知道吗? ...[详细]
-
【来源】本品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。【别名】落翘、黄花翘、空壳。【处方用名】连翘、青连翘、连翘壳、连翘心。【用法用量】常用量6~15克,水煎服。【产地采收】主产于我国华北、东北、长江流域至云南。秋 ...[详细]
-
对于冬瓜大家都非常熟悉,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吃过冬瓜,我国冬瓜的产量也是非常的高,冬瓜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的高,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,可是你知道冬瓜皮的作用吗?不知道了吧,但是小编知道呢,在这里小编悄悄告诉大 ...[详细]
-
婴儿缺铁仅是贫血吗?其实缺铁除会引起贫血外还可引起机体其他方面的危害。缺铁性贫血就是人体内缺乏铁而引起的,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,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那么缺铁仅会得贫血吗?这就不一定被人们所认识了。1) ...[详细]
-
睡醒脖子卡卡是“落枕”吗?物理治疗师教你“3动作”缓解脖颈不舒服!
导读:很多人都有“落枕”经验,一觉醒来脖子痠痛,卡卡无法转动,甚至影响一天生活。中正脊椎骨科复健中心物理治疗师林冠宁提醒,长期姿势不正确、睡眠姿势不当或枕头不合适、缺乏运动、紧张、压力都可能落枕。她也 ...[详细]
-
婴儿患脚气病有何表现?婴儿脚气病主要是维生素B1缺乏症,表现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。如恶心、呕吐、厌食,有时腹痛,轻度腹泻或便秘,腹胀,随着病情加重,可出现烦躁不安,夜间哭闹,声音嘶哑,哺乳时呛咳、嗜睡 ...[详细]
-
阑尾炎在左边还是右边疼痛位置图片,右下腹肚脐周围剧痛 — 神奇养生网
阑尾炎在左边还是右边疼?大多数人是转移性的右下腹疼痛,极少部分人是左下腹疼。结合阑尾炎的疼痛位置图片来看,清楚的认识阑尾及阑尾炎的症状,在发病的时候可以及时得到治疗。阑尾炎的疼痛位置图片如图,将人体的 ...[详细]
-
导读:芦笋是夏季常见的食材,也是国际公认的“蔬菜之王”,不过市面上的芦笋有白、绿、紫三种颜色,它们是不同品种吗?事实上,三者是同一种芦笋,只不过有无受阳光照射而已。》看更多芦笋营养成分白、绿、紫芦笋是 ...[详细]